文章顶

首页 服务 造船海工集群效应明显,“海工船舶来启东”成为又一产业新地标

造船海工集群效应明显,“海工船舶来启东”成为又一产业新地标

中集太平洋海工7200立方米双燃料乙烯运输船命名交付、启东中远海运海工N1064自升式风电安装船项目下水、振华启东海工5000吨自航式全回转起重船命名交付……今年以来,海工园坚持“…

中集太平洋海工7200立方米双燃料乙烯运输船命名交付、启东中远海运海工N1064自升式风电安装船项目下水、振华启东海工5000吨自航式全回转起重船命名交付……今年以来,海工园坚持“产业强区”发展路径,不断强化资金、土地、用工、用能等要素保障,以海工装备、特种船舶、能源装备三大板块为载体,加快打造“海工船舶就来启东”的产业地标。

2024年绿色智能船舶技术上海论坛将于9月25-27日举办,中外船东将纷纷出席

2024年龙版第15版造船厂地图在上海成功发布

2024年先进造船焊接、涂装和总装大连论坛将于10月31-11月1日举办

转型升级

叫响“海工船舶就来启东”名片

日前,启东中远海运海工建造的浮式生产平台主船体(N1048HU)缓缓驶离码头,前往上海某船厂进行最后的收尾工程。该平台由启东中远海运海工承建主船体,南通中远海运船务承建生活区模块,项目建成后将服役于澳大利亚西北海岸线约220公里海域Scarborough气田。

近年来,启东中远海运海工致力转型升级,产品几乎覆盖从浅海到深海、从采油到生产和生活辅助全类型,成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领军者,累计设计建造及交付50余座海工装备,包括世界首座超深水海洋钻探储油工作平台等多个高端海工产品。

多年来,海工园通过腾笼换凤,整合优化和集约开发,仅18.8公里的沿江岸线,就云集了中集太平洋、振华重工、寰宇东方等20多家全球知名海工企业,总投资超300亿元,先后驶出“希望六号”“天鲲号”等一大批“大国重器”,叫响了“海工船舶就来启东”的产业名片。

海工船舶产业起步时期虽面临“低、小、弱”的窘境,但经过多年发展,如今已是世界知名、全国一流的海工船舶及重装备制造基地。目前主要有三大重点板块:以启东中远海运、润邦海洋等为代表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;以振华重工、中集太平洋等为代表的海洋特种装备船舶制造;以泰胜蓝岛、中交三航为代表的能源及重型装备制造。今年上半年,海工园(寅阳镇)完成规上工业应税销售140亿元,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69亿元。

延链补链

产业配套能力水平持续提高

8月7日上午,振华启东海工公司码头,“新海鲟”号正在进行LNG试航准备。“该船是国内首艘双燃料动力系统耙吸式挖泥船,LNG和柴油燃料可随时切换使用。”振华启东海工项目经理文科巍介绍,燃料系统核心部件是中集太平洋生产的1550立方9镍钢双U型LNG储罐。

中集太平洋海工是振华启东海工在海工园里的“邻居”,专注液化气船及液货系统、LNG/LEG/LPG货罐和燃料罐、海工模块等高端装备的研发,是世界中小型液化气船细分市场的领军者,两家企业相距不到7公里。“船企相互合作、取长补短、降本增效。”中集太平洋公司副总经理苏飞说,园区每家企业都在各自细分领域深耕,优势互补、链条互通,形成了从浅海到超深海全产业链“单打冠军”集群。

船企聚焦关键环节补链,打通堵点、补上断点。启东中远海运海工在建全球最大规格FPSO船,其中约2.6万吨的艏总段交由振华启东海工建造。华滋能源与中交三航在海上风电基础结构领域已开展多次合作,园区内合作海工企业达到5家……20余家沿江海工企业正抱团发展。

依托长三角地区完备的供应链,抢抓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的黄金机遇,“启东大船”驶向全球。以“新海鲟”为例,轮机厂家是上海友奇,锅炉厂家是海特玛斯特南通,内装总包是靖江亚泰,电缆电动绞车来自镇江船舶电气,旋流器产自无锡蓝天……84家主要设备供应商,其中76家来自长三角。

协同创新

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过半

近日,海工园服务海工企业的众创空间规划建设方案已完成,即将进行装修施工。众创空间位于寅阳镇区,计划建设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,引进更多人才和团队,为沿江船企孵化配套企业。目前已有3家检测公司入驻,为船企提供焊接技术、理化检测、无损检测等服务。

2022年,海工园建立海工产业协同创新服务平台。今年初,海工园成立汇聚经发、建设、自规等部门的服务工作专班,对平台资源进行专业化整合,形成“政府平台调动、企业合作互动、产业发展联动”的区域协同发展新局面。“着力提升装备研发和总包能力,同时突破动力定位、锚泊等系统部件核心产品关键技术,不断提升研发创新能力水平。”海工园管委会副主任、寅阳镇副镇长宋水花介绍。

人才共育、设备共用、技术共享,海工企业协作氛围日益浓厚。东方电气宏华海洋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华告诉记者,与振华启东海工合作船体分段项目后,公司工人接受振华启东海工培训指导,振华启东海工派生产、技术等4名管理人员现场驻守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,提高了焊接等专业技术水平,历练了海工管理团队。

目前,海工园共建省级研发创新平台15个,引进双创团队1个,签订产学研协议10个,如今园区内沿江岸线企业中,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过半。今年,海工园将推动京沪重工、中交三航、中集太平洋等重点企业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

本文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删除。转载请注明出处“国际船舶海工网”。 http://www.ishipoffshore.com/archives/2307.html

文章底

上一篇
下一篇

为您推荐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+86-21-54362186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chinabobli@126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